現在,金融危機已漸近尾聲,"后危機時期"正浮出水面,這將會是一個什么樣的時代呢?對于中國樓梯行業,又意味著什么?
后危機時代的大環境
從外部環境來看,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13986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7.1%。二季度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7.9%。中國經濟的主導產業工業近幾個月來加快回升,上半年增速已經回升至7%。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5.0%。
上半年的房地產市場也一路走高,量價齊升,家居裝修市場隨之看漲。6月以來,樓梯廠商營業收入和銷量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回升。
綜合分析主要經濟數據,國家統計局對經濟形勢的基本判斷是:企穩回升,基礎尚需鞏固。
對當前經濟運行總體形勢,專家也普遍表示,國民經濟回升基礎尚不穩固,回升態勢還不穩定,回升格局還不平衡,回升過程中還存在不確定、不穩定的因素。
家裝業回暖不穩,突擊產能是冒險
人們也注意到,從7月份開始,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等一線城市成交量環比出現不同程度的萎縮。8月、9月份,"價漲量縮"的范圍正在擴大。在國慶黃金周期間,各大城市的商品房銷量也未有提升,甚至有走低趨勢。
業內人士指出,受房價過快上漲和供給瓶頸影響,全國樓市放量上升局面已經結束,房地產企業將面臨銷量調整的考驗。
而處于房地產業下游的家裝行業,與樓市走勢息息相關,其回暖基礎也并不牢固。
據觀察,7月份以來,大部分地區的建材賣場雖然人氣有所上升,而除了在大型的團購或節假日促銷活動期間顧客較多外,平時訂單與產品銷量增加并不是特別明顯,而期盼已久的"金九銀十"也并沒有廠商預想的那般紅火。
伴隨著樓市起伏,樓梯行業的銷量雖然一時看好,但其持續時間尚有待觀察。目前,各地市場高檔實木樓梯產品較受歡迎,銷量提升很快;而鋼梯產品或配件依然呈現疲軟狀態,銷量和價格都未見明顯增長,經銷商訂貨也并不積極。
從各地市場反映的情況來看,目前樓梯產量還是大于市場需求,存在一定的產能過剩。
但是,由于金融危機與樓市調整壓抑得太久,樓梯廠商都看好今年的"金九銀十"旺季,紛紛加快了生產、銷售步伐,甚至在短期內投入巨資,擴廠圈地,購進設備,增加生產線,以擴大產能,積極備戰旺季需求。
筆者認為,在危機影響尚未消除、市場前景并不明朗的形勢下,企業此時突擊投資,盲目地擴大生產,提高產能,是一種冒險行為。
樓梯市場有多大
幾個月來,筆者實地采訪考察了廣東清遠、韶關、肇慶、湛江、惠州等二線城市,這些城市別墅、高端樓盤數量眾多,而樓梯店卻寥寥無幾。
低檔扶手、護欄多由一些不銹鋼、黑白鐵店鋪加工;鋁合金立柱、扶手等配件和部分整梯市場,被當地做門窗、地板的小加工點占據。實木樓梯更屬鳳毛麟角,幾乎還是空白。
而像珠海、汕頭這些較為發達的城市,品牌樓梯經銷商總數也沒超過十家。大的建材賣場會有一兩家做樓梯的,大部分中型建材賣場里面根本看不到樓梯產品,一些街邊的店面自稱可以做樓梯,卻是與門窗、地板一起,零星放點梯柱、踏板之類的配件,更談不上什么品牌產品。
筆者也與一些擁有別墅或復式住宅的業主交談,對于家具、地板、門窗、櫥柜產品,他們能說出許多品牌名稱,而多數人尚不知道裝修可以用整體樓梯,更別提品牌了。
經濟發達地區,品牌樓梯經銷商集中在省會或一線城市,二級市場的樓梯店屈指可數。而在中西部地區,省會城市的樓梯市場需求尚未滿足,地、市級城市幾乎是空白。
可見,雖然樓梯行業發展迅猛,生產企業、經銷商數量迅速增加,但縱觀全國市場,與高檔門窗、地板、家具等行業相比,樓梯經銷商還遠遠不夠,滿足不了消費市場的需求,更沒有達到飽和的狀態。
因此,當前樓梯市場的競爭主要集中于一線市場,樓梯企業應放眼于內地省會及廣大二級城市的高端家裝市場,加快招商步伐,加快直營或加盟店的增加速度,搶占區域市場,擴大市場份額。
而且,在金融危機中,二、三線城市所受的影響比一線城市要小得多,因此,在地區消費能力不受明顯影響的狀況下,潛在加盟商在二、三線城市的投資熱情和信心受危機的負面影響自然就小得多。企業可以根據二、三線城市的特點,重新定位和改變自己的加盟策略,重點進攻這一領域。
跑馬圈地,一勞永逸
經過金融危機的洗禮,市場環境的巨大改變,企業家應當認識到,目前中國樓梯企業亟待從銷售產品向銷售品牌轉型,需要以營銷為導向拓寬渠道、品類創新,實現品牌化經營。
樓梯作為一個新興的行業,渠道數量、經銷商數量、終端數量、分銷的密度,是決定企業成敗的關鍵。廣撒網、搶地盤是最佳策略。搶消費者的地盤,搶品牌知名度的地盤,搶渠道數量的地盤,搶終端數量的地盤。
只有展開強大的搶渠道地盤的運動,把渠道的觸須伸到全國市場的每個角落,企業才能成功。
當前國內經濟出現復蘇跡象,預計2010年上半年進入新一輪經濟增長周期。在危機尚未退潮、行業產能尚存在過剩的情況下,與其冒險投巨資擴大產能,不如把資金、精力投向品牌推廣與渠道的擴張整合,積極招納經銷商,挺進全國市場(尤其是內地經濟較為發達的城市),拓寬渠道,"跑馬圈地",為將來經濟、消費全面復蘇的到來構建好通路優勢,以最低的成本,搶占先機,一勞永逸。
搶地盤,先下手為強
經濟蕭條時,企業往往關注降低成本、削減員工、合并機構而不會擴張,一直持續到低迷大體過去,重新找回信心。不過等到市場回升時,他們卻發現已經錯失了機會。
經濟周期有低谷必有高峰?,F在抓住機會擴張為的是迎接下一個高峰。市場低迷期時期擴張,可能一時看不到利潤,但將來經濟復蘇時一定會獲得豐厚回報。
在金融危機影響下,一些競爭對手實力降低,正是其經銷商"人心思變"之際,加上失業人群中一部分高收入群體有創業方面的需求,為有實力的大品牌提供了擴張空間與良機。其次,經濟危機時期的商鋪租金會有所下降,會減少單店的運營成本。第三,危機時期的大量失業或返鄉人員為企業專賣店招工提供了大量的廉價人力來源。第四,在當前這種形勢下,跨行業選擇代理商的成功可能性更大。因為各個行業都存在"圍城效應",總覺得做其他行業的,日子一定比自己好,因此更愿意跨行業去選擇招商項目。
這些都是危機時期樓梯企業擴張開店的有利之處。
此時招商,對于廠家來說,占據天時、地利、人和,只要謀略得當,成功的希望極大。這些新加入的代理商,為企業的渠道格局帶來了新血液、新思維,如果能順利成長,將成為廠家應對明年經濟全面復蘇的重要"法寶"。
同時,樓梯企業擴張還應注意,中國市場一個特點就是"快",發現了一個市場,很快就會有很多的競爭對手介入,要么是跟進的,要么是來洗牌的,要么是模仿的,不一而足。如果發現了機會,還要拖拖拉拉,等等再看,那機會就會別你而去。你看準了機會,就要去搶地盤,搶到了,你就成為先驅和領導品牌;搶不到,你最少還可以進入行業前幾名;最糟的是你只是把新市場開拓出來,但你沒有去搶,結果就成為先烈。
先下手為強,先驅與先烈之間,差別其實僅僅在于有沒有地盤。